从IDC白皮书看数字政务进化论:拥抱云计算、大数据和AI的新技术生态

企业网 中字

经过多年信息化建设,中国的数字政务已经迈入了新阶段。在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明确强调,要持续深化电子政务应用,着力解决信息碎片化、服务割裂化等问题,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则进一步提出,要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形成全国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

传统的电子政务应用的痛点很多。政府各部门的电子政务系统各自经营,分散建设、管理、运行导致重复建设、信息孤岛、投入高收益低等,导致政务信息资源无法有效利用,影响到政务服务水平和效能的提高。

最直观的感受是,老百姓办一件事,需要在多个部门的窗口申请、填表、报件……而线上的政务服务的网端也数据壁垒森严,有时要登录多个网站、访问多个APP,才能解决问题。

用数据多跑路,来换取群众和企业少跑腿,甚至不跑腿,就意味着必须打破政府部门的信息孤岛,实现政务数据的整合、开放共享。

近期由IDC与中兴通讯联合发布的《中国数字政务白皮书》显示,中国数字政务进入了基础架构进化的阶段,整体发展模式以整合、集中为主。IDC预测,这一阶段从“十二五”开局,将在“十三五”收官之年2020年结束。在此过程中,基于平台化的“CBA”技术体系会成为快速推动数字政务发展的关键。

数字政务的“进化”从集中化起步

早在2015年的《国家十三五规划》中,就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政府大数据应用,建立国家宏观调控和社会治理数据体系,提高政府治理能力。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进一步推动政府数据向社会开放。

“从与其他国家的横向比较来看,新加坡的数字政务正是在经历了IT基础设施的集中化之后,才引来了从内到外服务的创新。通过应用集中带来数据的集中,带来未来应用的创新和开放。”IDC高级研究经理闫海伦表示。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进入产业化阶段,为国内数字政务的集中化带来了契机。2015年至今,政务云成为建设热点,随着政务云建设的不断完善,政务数据的集中化将进一步加强,由此驱动大数据平台和应用的发展。

白皮书指出,基于平台化的“CBA”技术体系正成为打造数字政务的关键。CBA是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平台的简称。政府资源的集中化过程必然需要一个集中的云计算平台来支撑,数据集中后需要对应的数据平台进行分析、处理和挖掘,而人工智能作为通用技术平台将赋予政务应用在更多场景发挥力量。

IDC预计,到2020年,70%的国家垂直部委和市级以上地方政府都会完成政务云和大数据平台的建设。“进化”阶段结束后,数字政务基础设施将兼具规模、弹性、灵活等特性,形成健壮的I T基础架构和强大的中台特性,为未来的应用创新打下良好基础。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