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云服务真正让市场感受到了它的巨大价值。微软凭借“以云为先”的理念,市值超越苹果重返第一;BAT们也纷纷调整组织架构,突出云的重要地位。在云市场越来越向巨头集聚的同时,云安全正在成为一些中小厂商转型深耕的新方向。
云服务真正崛起
今年3月,微软率先启动重组,成立体验和设备部与云计算和人工智能部两个新部门。重组后的新微软,一步步从销售许可软件的历史业务模式转变为了基于云服务的订阅模式。
业务转型的红利也开始在今年释放。在2018财报中,微软营收首次突破了千亿美元大关,达到1103.60亿美元。其中,第四财季微软智能云部门营收继续增长,达到96亿美元,同比增长23%。全球范围内,微软旗下云服务Azure已成长为公有云领域仅次于亚马逊AWS的存在。
历史性的一刻出现在今年11 月 23 日,微软市值正式超过苹果,成为当前世界上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截至目前,微软总市值7707亿美元,苹果为7414亿美元。
进入下半年,腾讯在9月份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将原有七大事业群变更为六大事业群,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和平台与内容事业群;11月,阿里在最新一次组织体系升级和调整中,将阿里云事业群升级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12月,百度也宣布公司架构调整,原有智能云事业部升级为智能云事业群组,来同时承载AI to B和云业务的发展。
云市场向巨头靠拢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有限的云市场正在逐步向巨头靠拢。Gartner更是指出,在2018年的基础设施即服务领域中,目前只剩下六家供应商:AWS、微软Azure 、谷歌、阿里云、Oracle和IBM。
市场调研机构IDC近期发布的2018中国云市场份额报告也显示,前十中各大互联网巨头和运营商就占了九席。其中,阿里云以45.5%排名第一;腾讯云市场份额10.3%,排名第二;中国电信第三,份额7.6%。前五中只有一家国外云服务商,亚马逊的AWS以5.4%的份额排在第五。
工业和信息化部还在今年8月份印发了《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18-2020年)》。指南明确提出,到2020年,云计算要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广泛普及,全国新增上云企业100万家。面对这一大批潜在的百万上云中国企业,显然留给中小厂商的机会并不多。
中小厂商从价格战转到云安全
在2016年,一些云服务中小厂商为了争夺市场,掀起了大范围的价格战。但好景不长,快速反应过来的巨头们开始以更低的价格纷纷跟进。想以单纯的价格策略虎口夺食,显然走不通。
从2017年开始,以一些CDN厂商为代表,基于CDN的云安全和边缘计算成为这些玩家的新业务增长点。
10年前云计算刚开始崭露头角的时候,业界还信奉着超大型数据中心的模式。但10年后,在移动互联网井喷发展带来的海量数据流动和可见的物联网时代,再将所有的源数据一一传回数据中心进行处理再传回终端的话,理想中的数据实时性就成了一个笑话。
边缘计算的概念就此诞生。但面对浩如烟海的边缘终端设备,如何保证它们上云后的网络安全,就成了一个新难题。
以网宿科技为例,从2017年开始着力打造边缘安全网络,来提供风险评估、攻击溯源等一系列专业的安全服务。据网宿科技副总裁李东所述,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蓬勃发展,万物互联时代在网络边缘侧,基于CDN的边缘安全已经成为业界共识。
展望2019,对国内云服务厂商来说,尽管与国际巨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但业务盈利却仍困难重重。据Gartner给出的一份报告,目前全球排名靠前的云服务厂商多为国外企业,而从营业利润来看国内云企业多数都处于负利状态。如何解决利润增长难题,将是中国云市场下一步的重点所在。此外,IDC预测全球未来混合云将占据整个云市场份额的67%。可以预见,混合云、多云趋势将成为更多企业问题的新解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