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数据显示,2018年,美国企业上云率已经达到 85%以上,欧盟企业上云率也在70%左右。而据中国电子学会等组织和机构的不完全统计,2018年,中国各行业企业上云率只有40%左右,在数字经济核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有较长的路要走。”12日,在“中国智能化转型与技术创新高层研讨会暨《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简称《白皮书》)发布会”上,主办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曲双石说。
曲双石介绍,当前,全球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云计算作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被赋予新的使命。欧美主要国家进行产业调整,如美国制造业回流、德国工业4.0等,云计算在其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白皮书》指出,新一代信息技术间的融合效应渐显,“5G+云+AI”将成为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2018年,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达962.8亿元,相当于美国云计算市场的8%左右,这与同期中国GDP约占美国GDP66%的现状差别显著。“由此可见,中国云计算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严重不匹配。”曲双石说。
云计算已成为政府和企业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能力的重要手段。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企业上云率还处于较低水平,原因何在?
“最主要的原因是不方便。”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直言不讳。他表示,企业要实现智能化生产,需要三个要素:一是工业生产的大数据,二是有模型和算法,三是计算能力。工业大数据是基础,通过适合各细分行业的算法,分析并找到一些生产环节的问题,才能逐步优化。对企业而言,没有那么多计算资源和能力,要低成本实现,不能很贵,就需要“企业上云”。然而,现阶段除了公有云,还有各种各样的私有云,需要企业一家一家去对接,这对企业来讲难度较大。
“未来,一定要实现一点接入。”刘韵洁强调,这就要构建大规模多云交换平台,使其具备灵活业务控制能力,支持私有云、工业云、公 有云资源统一编排;同时,还要支持异构厂商多云交换、多云互联,而且系统稳定性还要极高。
确实,曲双石也认为,云计算产业作为数字经济的基础,将是国家间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综合世界主要国家发展云计算产业的历程,前期无一例外都是政府主导、政策推动。我国也应继续强化政府推动,从国家层面建立云计算产业发展规划,提升分步上云率;打造良好的云计算产业环境,夯实云计算应用基础;不断完善、创新、强化云计算平台的安全措施等。
未来,随着我国政府和企业业务创新、流程重构、管理变革的不断深化,同时伴随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需求的提升,将带动政府和大型企业上云趋势加速发展,上云将进入常规化阶段。综合多方数据,《白皮书》预测,预计到2023年中国政府和大型企业上云率将超过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