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张熙伟:聚集全产业链力量做生态,为世界贡献第二选择

粤讯 中字

如果计算产业竞争是一场打怪升级的游戏,鲲鹏显然是“开了挂”的玩家。

本次华为全联接2021(后简称“HC2021”),鲲鹏全面升级两大开源基础软件,以及两大开发、应用使能套件,全新发布了数字基础设施开源操作系统欧拉(openEuler),openGauss开源数据库2.1创新版本,鲲鹏开发套件DevKit2.0和应用使能套件BoostKit2.0,进一步赋能合作伙伴和开发者从“用上鲲鹏”到“用好鲲鹏”。

在今年9月初鲲鹏应用创新大赛2021全国总决赛的现场,华为鲲鹏计算业务总裁张熙伟这样说道,今年是鲲鹏计算产业发展的重要节点。面对鲲鹏计算跨越式的发展,鲲鹏的内生逻辑是什么?未来,鲲鹏的想象空间又在哪里?带着这些疑问我们采访到了张熙伟先生。

鲲鹏计算产业生态已到重要节点,持续深耕行业数字化

张熙伟表示,截至目前,鲲鹏计算产业已经发展了12家OEM整机伙伴,同时,10多家企业已经基于openEuler推出了服务器OS,100家汇聚了从处理器、整机、到基础软件、应用软件、行业客户等全产业链伙伴加入openEuler社区;70家企业伙伴加入openGauss社区,开发贡献者超过2000人,有12家伙伴基于openGauss发布了商业发行版。鲲鹏计算产业链已经聚合超3500家合作伙伴、10000多个解决方案认证和60万鲲鹏开发者,产品和解决方案广泛覆盖政府、运营商、金融、电力、交通等国计民生行业。

在数字政务领域,基于鲲鹏服务器构建的鲲鹏政务云,已经成为赋能各类型政务应用高效运行的新一代数字底座。2019年,北京市政府和华为共建鲲鹏联合创新中心,部署全球第一朵鲲鹏政务云,从决策建设到业务上线仅用了21天,首批7个应用系统于2小时内完成了平台迁移。

在金融领域,中国建设银行于2018年率先与华为合作,基于鲲鹏+openEuler的技术路线应用到信用卡核心系统中,实现鲲鹏技术首次在国內金融核心系统中的商用。系统上线后目前支持10万建行信用卡用户,每天21亿笔交易,整体系统性能较原有系统提升12%。

在刚刚落幕的鲲鹏应用创新大赛2021中,广西电网公司信息中心“电力贷”企业信用服务应用系统、联通(广东)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的天玑安全平台、杭州安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明御综合日志审计分析平台等,基于鲲鹏软硬件产品构建解决方案也纷纷亮相,深度挖掘了鲲鹏在行业中的创新价值,展现了鲲鹏使能千行百业的数字化升级的能力。

谈及鲲鹏在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张熙伟说,“鲲鹏计算产业生态发展已步入重要节点,当下鲲鹏计算产业生态已然从起步、成长阶段跃进到深耕期,要让更多合作伙伴和开发者在鲲鹏的底座上生根、成长,携手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深耕行业数字化,将成为鲲鹏新阶段的核心目标。”

让鲲鹏真正成为承载数字化应用创新的主流计算平台

放眼产业生态未来,张熙伟深知机遇与挑战并存,在他看来,当前整个数字基础设施以及数字全场景的操作系统依然碎片化,云管边端、ICT+OT由不同的操作系统打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软烟囱”,带来了生态割裂、应用重复开发、难以有效协同等难题。

在HC2021上,华为副总裁、华为计算产品线总裁邓泰华宣布,面向数字基础设施开源操作系统欧拉(openEuler)全新发布,该系统可广泛部署于服务器、云计算、边缘计算、嵌入式等各种形态设备,应用场景覆盖IT(Information Technology)、CT(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和OT(Operational Technology),实现统一操作系统支持多设备,应用一次开发覆盖全场景。

华为张熙伟:聚集全产业链力量做生态,为世界贡献第二选择

据悉,即将于今年9月30日上线的openEuler 21.09创新版本,不仅对服务器和云计算场景能力进行了增强,还实现了对于边缘计算和嵌入式场景的支持,预计于2022年一季度上线的社区LTS版本还将支持全场景融合,使能合作伙伴面向不同场景发布商业发行版。

整体来看,此次欧拉的发布将为伙伴/开发者带来两大核心利益点,其一是“一套操作系统架构,支持多样性设备”,欧拉采用全量组件原子化,支持内核灵活组合,全栈服务化按需构建,可以根据设备不同的资源能力和业务需求灵活裁剪,按需构建不同的操作系统版本,满足不同设备对于操作系统的要求;其二是“应用一次开发,覆盖全场景”,通过一套标准API、实现操作系统与应用之间交互语言的统一。

值得一提的是,使能极简开发的鲲鹏开发套件DevKit和使能极致性能鲲鹏应用使能套件BoostKit均迎来了升级版本。鲲鹏DevKit2.0从使能应用迁移,到使能鲲鹏原生开发,面向全研发作业流程,提供鲲鹏亲和开发框架、性能优化后的毕昇编译器、首次发布毕昇C++编程语言、增强云上自动化测试平台、以及面向全场景性能调优,让开发者更便捷高效的基于鲲鹏原生开发。

鲲鹏BoostKit 2.0提供四大类“数据亲和”加速组件,包括数据就近计算,数据加速传输,数据并行化处理,数据安全等,对数据全处理流程进行负载优化,从而大幅提升应用性能。

“我们希望再用一年时间,发展百万鲲鹏开发者,使能超过五千个鲲鹏原生解决方案开发,让鲲鹏真正成为承载数字化应用创新的主流计算平台。”同时,“鲲鹏立志做好‘开发者的开发者’,以极简开发和极致性能为开发者创新赋能,共同繁荣鲲鹏计算生态。”张熙伟强调,邓泰华先生在HC2021主题演讲中提到的这些目标就是鲲鹏计算业务这一年努力的方向。

人才与产业发展双向赋能

关于鲲鹏计算产业未来的发展,张熙伟强调,产业生态的成功不可能仅靠一家公司支撑,而是需要蓬勃发展的市场和遍地开花的人才,因此华为在发展计算产业上,一直把人才发展作为重中之重。

然而,当下计算行业的人才稀缺却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一是云计算等前沿领域所需要的技能,传统企业的IT人员并不具备,二是高校针对计算领域的教学大多围绕基础性内容,教学和产业脱节严重,导致应届生难以在短时间内胜任企业岗位。

基于这一现状,华为自2020年起联合教育部启动“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从高校人才培养着手,为计算产业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目前项目已在72所学校落地,今年预计开课1300门,培养2000+先锋教师,发布10+本教材教辅。

同时,还在今年推出了“优才、众智”双计划,其中优才计划已优先面向鲲鹏高校学生上线500多个实习岗位,众智计划发布了500多个任务包,提供1亿人民币奖金池,以激励加速库、工具插件等方向的应用创新。

产教融合、实践育才、以赛引才,形成了完善的人才建设体系,为鲲鹏计算产业生态的规模增长培养强大的新生力量。这不仅有利于未来生态链企业快速对接经过鲲鹏体系化培养的高校优秀人才,缓解人才缺口,同时也将通过真实场景实战来检验鲲鹏人才培养成果,回馈高校促进教学质量改进。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人才培养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中的衔接,将形成从教学、人才到企业的正向循环,助力多样性计算产业发展和生态繁荣。”张熙伟表示。通过人才建设的一系列举措,鲲鹏已经建立起依托产业发展聚集和培养人才,再通过人才创新推动产业发展的双向赋能模式,让鲲鹏与开发者实现了真正的“共成长”,为产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长足动力。

结语

从软硬件生态开发到人才培养、社区构建,自2019年建立以来,鲲鹏一路稳扎稳打,推进全栈计算技术的创新,加快构筑面向多样性计算的全球开源体系与产业标准,持续推动鲲鹏计算产业和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未来有望通过核心实力重塑行业体系,在全球市场奠定话语权。

操作系统的研发一直是基础软件的珠穆朗玛峰,一旦逾越,全球科技产业的价值链将会重构。对于鲲鹏计算产业而言,其在基础软件方面对欧拉(openEuler)操作系统和openGauss数据库研发的持续深入,逐步依托软硬件核心根技术创新打造坚固壁垒。同时,持续的贡献开源和产业赋能,将促进鲲鹏进一步扩大“朋友圈”,有望聚集全产业链的力量共建生态,打造极致体验为世界构建“第二选择”。不可否认,国际竞争压力如影随形,但国内企业对计算领域的登峰探索始终在路上,鲲鹏的进一步蜕变也在被期待。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