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数字化战争已经打响,企业服务公司春天来到了?

极新
关注

2022年,资本市场发生极大变动。在国际疫情持续蔓延的态势下,主流市场的投资纷纷瞄向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新兴经济体中。

在国内,一场关于资本市场的改革正在轰轰烈烈展开。一时间,人民币国际化、数字人民币、供应链金融等银行数字化话题开始变得甚嚣尘上。

随着国内银行的快速发展,银行的经营早已不再是存贷理财等内容,而为了增加高频使用场景和连接更多投资机会,银行开始利用数字化工具采集更多数据以及增加更多产品销售。

就银行所面临的三座大山来看,以利率下降、房贷收缩干扰了银行业本身的存量市场,而在诸如消费贷等增量市场中,传统银行又面临科技公司的竞争。

随后,因经济下行导致的不良贷款情况,更是加深了传统银行的经营风险。就目前来看,数字化、智能化是唯一破解此种怪圈的良方。就国际同行层面来看,摩根大通的消费者金融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达到了30%的ROE,不得不说羡煞了国内众多商业银行。

所以,如何在新兴增量市场中分得一杯羹,一直是商业银行耿耿于怀的事情。

极新仍然认为,疫情只是加速了银行数字化转型步伐。在免费信息输出、公共性服务平台搭建、互联网自动化审核业务方面,疫情加速了这些领域的普及和迭代。但正如上文所述,银行业长久以来的积习(诸如服务面窄、业务流程单一、服务品质恶劣)等,仍然需要从运营模式、企业文化、数据治理手段和落地方法等多个维度加以强化。

银行数字化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一个百年大计。

01

供应链金融的背后

2022年,供应链成为银行们纷纷关注的领域。在极新所发布的关于供应链行业的描述(供应链的云端之战正在打响)中便描述出了这样的场景。

而随着个人信贷、企业经营数据正在变得越来越透明,以往信贷业务赖以生存的根基正在变得同质化和标配化。

另一层面,随着国际局势的不断动荡。监管的口径也变得越来越趋于保守,有业界从业者认为,如若不进行商业银行的上市定增,将很难保证至少是中型银行范围内的竞争者可以保持高速增长。

所以,民营经济和国有产业的相互竞争,市场化和非市场化的互相角力,商业银行的发展策略和监管的博弈将成为新一年银行业的重点看点。

在各家银行之中,2022年,行业间的主要玩家对于供应链金融的态度已经变得十分明确。一方面,供应链金融所提供的数据极大扩充了商业银行在投资之时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供应链金融在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大潮中,也为其所打造的数字化标签提供了应有之义。

无疑,从行业来看,消费品正在成为各个银行争夺的焦点。在主流银行中,平安银行正在广泛招募供应链金融合作伙伴。然而,同样是供应链,银行仿佛更喜欢大品牌,尤其是已经具备一定数字化能力的企业。因为,这样的企业往往有大量合同约束,有数字化的贸易单据、流水参照,在风险管控领域,往往与银行的风控同质、同构,更易形成共鸣,也更容易得出经销商的信用画像。

02

银行数字化效果已现

其实,数字化边界也并不是可以无限扩展的,而对数字化本身的理解,由于立场不同,也众说纷纭。公信贷领域由于缺乏多维和透明的数据,使得这方面的数字化一直发展的步履蹒跚。而被指为“套利者“的量化交易,却得到了不错的收益。短期来看,被动性投资对于主动的投资侵占,是当下投资行业的一个底色。

在银行赖以为生的获客和揽储业务上,数字化后的商业银行正在行业内疯狂掠夺。高效能的在线服务已经正在取代以往以线下为主的交易模式场景,线下交易开始向着更倾向财富管理和资金存管方向发展。数据层面,以招行为例,由于消费行为改变,网点获客以每年12%-13%的速度下降,代发获客增长的动能在减弱。

以平安银行为例,其2021年半年报中,80%的网店的对公业务已经实现远程管理,节约了4000万元/年的人力成本就可见一斑。但若是说,线下网点一无是处,也较激进。只不过,各大银行正在调整网点布局,而在西北几省的发展来看,似乎还有继续布局线下网点的空间。

就企业文化方面,老一代银行从业者在面临行业“鲨鱼”(互联网平台)入场后,显得力不从心。不过,距离具有互联网思维的80后领导集体上位,业界预估还有10年左右的时间。目前为止,头部银行依旧在用牌照、品牌的优势享受着行业红利。

从招行领导在公众面前所展示的态度来看,银行业的领导者们也看出了银行内部存在的诸如组织割裂、管理越位、拥兵自重等管理方面的问题,只不过,对于不同银行来说,具体能落实多少,是不一而同的。

03

头部银行仍在攻城略地

以往,中小银行在大银行的竞争面前,显露出的更多的是其区域开发和维护能力。但数字化后,对于中小银行而言,以往靠着地域所维持的优势将不再明显。服务能力开始取代地方标签,一场由数字化所带来的市场竞争格局即将到来。

其实,对于大银行而言,数字化和金融科技一直是其重头戏。原招行董事长李建红就曾公开表示,除信息化、数字化研发,先后将利润1%到后面的收入1%投入到科技研发基金。

目前,招行两大APP已经实现客户、产品、员工、网点、合作者的链接。如今,招行的数字化获客占比超过30%,目前,招行的业务中,消费贷一分钟、按揭贷款T+0、小微业务T+2完成,业务并没有牺牲风险,不良在降低。

2019年,在云计算方面,招行称“原生云服务器达到4015台,较上年末增长100%,原生云存储规模29.18PB,较上年末增长92%,原生云容器数量69,080个,较上年末增长121%”。

兴业银行在国内较早布局综合金融,立足金融市场和综合金融的禀赋和优势,提出“商行+投行”发展战略,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加广泛多元的金融服务。今年以来,该行通过承销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向实体经济输送资金超过5000亿元,继续保持市场前列;通过银团、并购融资、权益投资等提供资金近1700亿元。

在浙商银行方面,这种思路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借鉴”。在其2021年股东大会上,浙商银行行长张荣森曾介绍,浙商银行将从大零售、大公司、大资管、大投行、大跨境等五大业务板块发力,聚焦提升营业收入,立足“上规模、调结构、控风险、创效益”的经营方针来“多打粮食”。

由于篇幅有限,不能对每一家银行的数字化情况加以陈述。不过,不论如何,在2022年,头部银行将继续数字化赋能步伐。而在这个趋势下,大数据将可对客户需求进行更精准分析,同时,加上各类场景的搭建,一个场景化获客、长尾触达的逻辑就呼之欲出了。在银行内部,产品数字化、基金投顾中台化、资产配置中台化和智能化都是银行数字化大潮之中的组成部分。

在2022年已经来到之际,一个好消息是,以往只有在企业服务行业才能被听懂的术语和方法论正在被银行业态接受。

比如,在平安银行的星云平台中,就全面融合了中台设计理念。在平安所倡导的开放银行理念中,其底层便是利用以分布式构架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延展性,并且通过 API 和 SaaS 封装等技术将上述概念落地的。除此之外,还可以看到平安在智慧制造、智慧车联、智慧能源、智慧农业、智慧城建和智慧厅堂等领域的相关布局。

另外值得一说的是,在如今的银行数字化浪潮中,还出现了相当多的“黑科技”。比如,平安银行就在利用卫星物联网技术探索卫星在供应链金融方面的场景应用和解决方案。在民营航天领域,做到了“神同步”。

在新的一年,银行数字化方兴未艾。从业者们如何在行业纵横捭阖,想必时间会给出最终的答案。

       原文标题 : 银行数字化战争已经打响,企业服务公司春天来到了?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