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数字世界的浪潮汹涌而至,云计算已成为科技江湖的新主战场。2024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5500亿美元,同比增长22.7%,中国云服务市场更是以34.2%的增速狂飙突进。金山云,这个从游戏云起家的“技术派”,正站在风暴眼中心,承受着行业变革带来的阵痛与机遇。根据IDC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金山云在中国公有云IaaS市场排名第六,市场份额3.2%,距离行业前两名阿里云(36.7%)、腾讯云(17.8%)仍有较大差距,但同比增速达到28.3%,超过行业平均增速6.5个百分点。
这组看似矛盾的数据,恰如其分地勾勒出金山云的生存现状:它既是中国云计算市场的“资深玩家”,又在巨头环伺中艰难突围。从游戏云的“技术先锋”到行业云的“全能选手”,金山云的转型之路充满荆棘,随着行业竞争进入深水区,金山云未能延续黑马姿态,反而在技术、生态、战略层面暴露出多重短板。
技术壁垒陷入困境
曾以“中立云”标签杀出重围的金山云,在2024年的云计算深水区竞争中,却如同一艘失去动力的巨轮——技术护城河崩塌、生态体系孤立无援。当行业竞争从单一产品转向生态与技术融合的“军团作战”时,金山云的差异化优势正被巨头瓦解,而自身短板则被无限放大。
首先,中立性“神话”破灭。金山云曾以“不与客户竞争”的中立性承诺吸引互联网企业,但这一差异化标签在2024年彻底沦为“空中楼阁”。阿里云以“被集成”战略明确自身定位为基础设施提供商,其合作伙伴数量突破10万家;腾讯云通过“千帆计划”与2000家ISV深度绑定,构建起覆盖金融、零售的生态帝国;华为云则依托政企渠道和“鲲鹏+昇腾”硬件生态,市场份额飙升至12.1%。
反观金山云,既无阿里、腾讯的生态号召力,又缺乏华为的政企资源支撑,所谓“中立性”在巨头们的生态攻势下,不过是缺乏技术底座的空洞口号。
其次,更致命的是,核心客户正在加速逃离。财报显示,2024年TOP10客户收入贡献占比从45%骤降至32%,字节跳动将海外业务迁移至AWS,小米则转向华为云联合搭建IoT平台。当“中立性”无法转化为客户黏性,金山云的护城河已名存实亡。
最后,技术迭代掉队。AI与边缘计算的“瘸腿狂奔”,在云计算向智能化、场景化转型的浪潮中,金山云的技术短板暴露无遗:其一,其AI服务仍停留在视频处理、内容审核等标准化工具阶段,既未推出类似阿里云“通义千问”的通用大模型,也未在生成式AI领域推出定制化解决方案。
其二,边缘计算“瘸腿”,华为云依托5G基站布局和端云协同能力,覆盖全国300个边缘节点,支撑智慧工厂、自动驾驶等场景;金山云仅在一线城市布局50个节点,且多集中于视频直播等单一场景,难以满足制造业、物联网的实时计算需求。2024年,其在边缘计算市场的份额不足3%,被行业报告评价为“战略模糊、场景单一”。
巨头围猎和新兴势力涌动
中国云计算市场的竞争格局,恰似一场没有硝烟的“三国杀”。首先,阿里云凭借其“飞天” 操作系统构建的技术壁垒,2024 年推出第五代神龙架构,将万核计算资源池化效率提升至 92%,支持单集群 10 万节点的超大规模部署。
腾讯云则祭出“连接器” 战略,通过微信、企业微信等流量入口,将云服务渗透至中小企业。2024 年,腾讯云推出 “千帆计划”,为 10 万家中小企业提供免费云资源,在音视频云领域,腾讯云市场份额达到 41%,通过 TRTC 实时音视频引擎,而金山云在该领域的市场份额仅为 8%。
其次,在巨头的阴影下,新兴云服务商正以“农村包围城市” 的策略悄然崛起。字节云凭借抖音火山引擎的技术底座,2024 年推出 “云原生 2.0” 解决方案,在视频云领域实现弯道超车。覆盖三线以下城市用户占比达到 47%,而金山云在下沉市场的节点覆盖密度仅为字节云的 62%。
国际云巨头正以“技术 + 本地化” 的组合拳抢滩中国市场。亚马逊云科技(AWS)2024 年通过与光环新网的合资公司,在中国推出第五代 EC2 实例,计算性能提升 45%,其 “行业解决方案商店” 已上线 1200 + 行业应用,覆盖金融、医疗等 8 大行业。
金山云则在国际云服务市场的布局相对滞后。这种技术壁垒直接导致金山云在拓展跨国企业客户时,客户获取成本较国际云巨头高出 63%。
云巅风云,生死竞速
面对市场份额萎缩、巨头绞杀、技术掉队的三重绝境,金山云若想从夹缝中杀出血路,必须摒弃“既要又要”的摇摆姿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重构竞争力。
第一,放弃与巨头在通用云市场的正面消耗战。转而聚焦视频云与内容安全等细分领域。在视频处理、直播加速、内容审核等场景中,金山云仍保有技术积累与客户基础。若能借鉴Twilio的通信云模式,将视频处理能力封装为标准化API接口,向教育、电商、泛娱乐行业提供“开箱即用”的PaaS服务,形成差异化壁垒。
第二,激活股东资源。构建“云+终端”“云+内容”的协同生态,作为小米、字节跳动的“关联方”,金山云却长期未能将股东优势转化为业务,同时,针对字节跳动海外业务的跨境加速需求,定制低延迟、高稳定的内容分发网络,既可巩固客户关系,又能借助TikTok的全球化布局渗透国际市场。这种“以客户为盟友”的生态绑定,远比空洞的“中立性”口号更具说服力。
第三,以收购与合作填补技术缺口。避免在AI与混合云赛道彻底出局。 当阿里云、华为云通过自研大模型重构云计算价值时,金山云在AI领域的动作却近乎停滞。2024年,其AI相关收入占比不足5%,且缺乏定制化解决方案。借鉴谷歌Anthos的跨平台管理工具,推出兼容AWS、阿里云的多云管控平台,吸引中腰部企业客户,这类企业既需要成本可控的混合云方案,又无力承担巨头动辄千万的定制费用。
2025年的云计算市场,已从“规模竞赛”转向“生死淘汰”。技术、生态、成本——任何一环的短板都足以让玩家坠入深渊。对金山云而言,曾经的“中立性”故事早已苍白无力,能否撕掉“互联网云”的单一标签,在AI与产业互联网的浪潮中重构竞争力,将决定其生死存亡。
当行业从蓝海走向红海时,活下来的不是最强者,而是最快断臂求生的变革者。金山云需要的不是对昔日荣光的缅怀,而是一场刮骨疗毒的自我革命。毕竟,在云计算的世界里,停滞即是退场,犹豫即是死亡。
原文标题 : 金山云在阿里,腾讯阴影下的"突围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