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CES释放B端崛起全球信号 百度智能云市场预言又成真

Alter聊IT
关注

其三,人工智能民主化。

李飞飞还在执掌谷歌云的时候,提出了“AI民主化”的观点,即便国内的云计算厂商们没有公开表态,似乎和谷歌的理念不谋而合。

李世石和AlphaGo的围棋博弈后,人工智能迅速被捧上风口浪尖,只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工智能距离通用技术仍有着不小的距离,算力、算法、人才、数据成为横亘在普通开发者面前的四座大山。比如深度学习会耗费大量的计算资源,很多开发者为英伟达、英特尔等花费了几十万美元来购买硬件,加上缺少好的算法模型和数据库,以及人才储备的制约,人工智能自然不会那么接地气。

其实百度智能云ABC、华为云的“普惠AI”都属于人工智能民主化的实践,以云服务的形式提供通用模型API,包括图像、语音、文字等等,甚至很多接口的调用都已经免费。只不过在思路上还有一些差异,比方说谷歌收购了聚集了数十万数据科学家的Kaggle,倡导数据共享,华为则打出了“不碰用户数据”的旗号。百度智能云正以多种形态输出AI能力,同时成立ABC企业智能联盟,让各行各业拥抱智能化变革变得更简单。

应该说,AI民主化的思想是云计算AI化的隐形驱动力,人工智能技术不应该束之高阁,而是不断在实际应用中落地,对云计算厂商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有着潜移默化且不可逆的深远影响。

云计算的第三阶段

三个驱动引擎无疑指出了这样一个事实:在云计算诞生的十多个年头里,客户需求一直是不断变化的航标,在不同的阶段里有着不同的竞争规则。如果从时间轴上来看,国内云计算市场的竞争已然进入到了第三个阶段。

在云计算诞生第一个十年里,一直在满足企业上云的需求,从传统IT向云计算过渡,叫卖的是存储、计算等基础能力。早期的竞争方式也和传统IT无二,不过后者是按照硬件配置明码标价,前者比拼的是弹性的价格标准,结果就是IaaS领域此起彼伏的价格战,CDN市场尤为明显,金山云、腾讯云、阿里云、网宿科技等一众玩家之间的价格战至今仍在进行,时不时会出现新的“价格屠夫”。

这一阶段的竞争法则十分直接,规模和价格左右了最终的市场格局,而最早进入的玩家往往会是最大的幸运儿,全球市场的亚马逊AWS、国内市场的阿里云均证明了这一点。毕竟在云计算还处于野蛮生长的时候,“蒙眼狂奔”不失为领跑的一种方式。

近两年的云计算开始进入到第二个阶段,入局者越来越多,赛道越来越拥挤,倘若还继续比拼规模的游戏,市场上不会有真正的玩家存在。同时客户也在发生改变,越来越多企业意识到了“上云”的必要性,但并不意味着所有企业都有“上云”的能力,云计算开始从最初的资源输出,过渡到服务输出。

与之正相关的是,PaaS和SaaS服务也迎来了爆发的趋势,成为创业者避开与巨头争锋的垂直赛道。而云计算领域的巨头们,也倾向于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好比说针对银行业的大客户,除了把原先的业务迁移上云,还在解决方案中加入各类SaaS服务,甚至帮助大客户进行基于自家云平台的新应用研发。

云计算市场的格局也在变化,生态能力成为这场竞争的分水岭,百度、阿里、腾讯等均投资了一定规模的云计算创业者,诸如华为等也积极与SaaS、PaaS等垂直领域的云玩家达成战略合作,生态成为晋升“巨头”的阶梯之一。

产业互联网在2018年的爆红,加速了云计算第三阶段的到来,出现了智能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农业、工业智能等领域的鳄鱼级客户,不仅是要提供各式各样的云服务,还需要帮助这些大客户解决一些棘手问题,比如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治理大城市拥堵的交通、加速行业的智能化转型等等,留给云计算厂商的使命成了如何打通AI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乃至存在颠覆现有格局的可能。

于是乎,诸如百度智能云等云计算玩家,在推动云计算AI化的话题上可谓相当积极。百度智能云把AI放在C位来赋能产业试图在智能云的赛段里领跑。当然,其他玩家也没有坐以待毙,当一只只看不见的手将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拢在一起的时候,置身其中的所有玩家都会有所感知,差别在于动作的快慢罢了。

写在最后

一年一度的CES已然成为国际科技企业宣告新一年创新方向的最好舞台。本次CES百度除了Apollo以外,另一大压轴好戏是百度智能云,而全新组织架构调整过后首次在世界舞台上亮相也是不负众望。

在以云+AI进军B端产业智能化变革之路的同时,推出智能边缘计算产品,重点布局云端一体化升级战略,已经跑在了中国企业的前头,并且离世界舞台中心越来越近。

放眼全球市场,亚马逊、谷歌、微软纷纷换了聚焦点,这次CES上,面对云服务变革的大浪潮,云业务在他们的展示中牢牢占据着一席之地。

而本次CES已经出现不小的变局,世界目光开始投向中国企业,越来越多的目光扎堆在百度等中国AI“头雁”企业,希望透过百度看中国AI发展创新实力。

云是基础,AI是应用,智能是未来。2019年势必会朝着这个方向进一步加速。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