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硬刚阿里、华为,云厂商战事升级

光锥智能
关注

腾讯云硬刚阿里、华为,云厂商战事升级

文丨刘雨琦

7月12日,在经历了几轮裁员过后,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进行了一次结构性的组织调整。

组织架构方面,新成立政企业务线, 包括政务、工业、能源、文旅、农业、地产、体育、运营商等领域,由腾讯公司副总裁李强出任政企业务线总裁,全面负责行业团队管理和区域业务拓展。另外, CSIG还单独成立云产品技术支持部, 负责协助云基础产品的方案拉通和深度支持工作。

人事调整方面 , 据《界面》报道,腾讯云副总裁李哲将调任云产品技术支持部副总经理,作为部门负责人,向云产品研发负责人、腾讯云CTO王慧星汇报。同时,李哲还兼任区域解决方案平台部助理总经理,直接向李强汇报。原产业生态合作部副总经理沈可将调任为智慧行业九部副总经理,作为部门负责人向李强汇报。

腾讯云硬刚阿里、华为,云厂商战事升级

光锥智能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本次调整,腾讯云首次明确了政企市场的打法和阵型,将之前分散的业务板块整合,集中力量巩固To B和To G市场。 而云产品技术支持部的成立,则是进一步提升自研产品能力,加强与业务之间的配合。

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熟悉,腾讯CSIG的上述几个调整,都和 今年4月阿里云的内部组织架构调整如出一辙 ,也与华为云整体架构较为相似。 这说明,国内三大头部云厂商在战略层面已经有共识:加强政企市场,加深行业纵深和区域拓展,提升内部协作效率,而这三个关键动作,意味着在数实融合进入了深水区后,三大云厂商的贴身肉搏将会更多。

同样成立了12年,阿里云已经盈利,现在压力来到了腾讯云这边。

在2022年Q1的财报后电话会中,腾讯管理层表示,2021年腾讯云制定了在2022年实现盈亏平衡的目标。当下,无论是扭转业绩还是顺应行业的发展,腾讯CSIG的转型都刻不容缓。

汤道生整合大市场,李强领到军令牌

在此次调整的公开信中,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表示,To B业务经历了高速发展,已经成为公司增长支柱。伴随着数实融合浪潮进入快车道,需要深挖行业痛点,更精细化的服务各行各业客户。

如何深挖,如何精细化?这次调整中已经给出了一个答案,整合。

这样的重担,落在了政企业务线负责人李强身上。

腾讯云硬刚阿里、华为,云厂商战事升级

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CSIG政企业务线总裁李强

2021年5月,腾讯CSIG明确了扎根行业、深耕区域、提升效率三大策略,同时组建了智慧工业和服务业业务线,并引入SAP前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李强担任该业务线负责人。李强带队后,加强了对一线客户的深入和管理,此次更是在政企行业线对各个细分领域设立了专属团队,长期服务各个行业赛道的重点客户。

过去一年,李强还组建了区域业务部,建立了更贴近客户的一线团队,与地方生态形成紧 密联动。重点客户就是招商局集团、三一重工、工业富联、美的、宗申等区域龙头企业。

李强对于腾讯CSIG来说,犹如蔡英华之于阿里云。 此前,李强曾代表SAP与宝沃、百得利、马钢、徐工集团等大型政企客户签约,拥有超20年的企业服务经验。对于腾讯和阿里,此前以技术和产品见长的科技公司来说,这样的能力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新成立的政企业务线,负责协同内外部团队推动产品和解决方案在细分行业内和区域龙头公司中落地,承担了提升市场份额、收入和利润等关键指标。相关团队及人员由产业生态合作部相关团队转入。

据36氪报道,CSIG事业群此前主要以行业划分部门,其中KA(关键客户)分为智慧产业1部-8部:1部为泛互联网行业;2部为教育;3部为政务;4部为文旅;5部为制造业与终端;6部为地产;7部为金融;8部为能源。

在这种架构之下,几个部门较为分散,对外无法形成一个大市场的协同,对内技术、产品和客户之间的磨合也较为低效。此次的调整,主要是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

在此次政企业务线整合后,几个细分行业也发生了变化:

首先, 互联网行业由于行业发展达到一定的天花板, 泛互联网行业部门淡出视野;

其次,制造业和终端经过调整和整合,被替换为了数字化深水区工业领域;

最值得注意的是,新增了的农业、运营商作为主要行业条线,数字化农场、农业数字化供应链是近年来的热门,而运营商业务则是华为云的腹地。

而新设立的另一个部门,云产品技术支持部门的主要任务,则是推进产品体系完善,提升支持效率,相关团队和人员由区域解决方案平台相关团队转入。负责人李哲也是同时向业务侧和技术侧双线汇报。

市场排名与盈利的双重压力,CSIG如何面对?

2018年9月30日,在腾讯的第三次大组织架构调整中,汤道生告别了自加盟以来就一直服务的QQ业务体系,转而为腾讯在产业互联网领域开荒拓土。

汤道生接棒后的这3年,2019-2021年,是腾讯To B业务的起步和蓄力期。财报显示,2021年,腾讯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板块的收入成本为1208亿元,同比增长32%,该板块同样是腾讯成本投入增速最快的业务板块。

腾讯云硬刚阿里、华为,云厂商战事升级

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正值腾讯集团的“换挡期”,此次CSIG的转型,也关系着腾讯云能否成功从游戏和广告业务手上接棒,成为下一个利润增长引擎。

腾讯云硬刚阿里、华为,云厂商战事升级

图源腾讯官网

阿里云用了12年实现盈利,而腾讯云今年也是第12年,盈利自然也成为腾讯CSIG逃不过的话题。同时,此前一直居国内第二的腾讯云在2021年被华为云反超,云计算“第二把交椅”的争夺,也让腾讯云不得不加快脚步。

以商业化为核心驱动,倒逼产品和技术迭代。

贴近市场,这是第一步。通过洞察细分行业和区域的需求,反推产品和技术的迭代,再巩固后续的商业化道路。比如,以工业AI质检场景为例,腾讯云与宁德时代、上海富驰高科合作,通过AI技术提高质检效率和准确率,并形成规模化复制。

可以看到,去年腾讯云以大客户作为切口,积累行业经验和场景应用解决方案。而此次调整,不仅加强行业大客户的管理,也更重视区域市场下沉。

这与阿里云的思路不谋而和,今年4月,阿里云进行了新一轮的组织架构调整,由蔡英华掌舵大市场,业务侧更加重视泛政府业务、区域下沉和行业深化。

政企客户和中腰部客户,是两块炽手可热蛋糕。原因在于率先上云的行业和区域,头部客户的潜力已经被挖掘的差不多了,中腰部客户是重要的增长蓝海。但这也需要云厂商亲临一线,做客户做“贴身”服务,针对特定需求提供解决方案。

接下来,几家云厂商的竞争将更为激烈。事实上从今年开始,在中国民生银行、广发银行、广州开发区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福田区数字政府等项目上,几家云厂商就已经打响了抢夺战。

为了应对接下来更加紧张的抢夺战,腾讯云在产品方面在不断的向政企靠近。

2021年,腾讯云制定了在2022年实现盈亏平衡的目标,重点押注PaaS层和SaaS层等高毛利的业务投入,这使得今年下半年,腾讯云在这些产品方面一直动作不断。 今年6月,腾讯连续对外发布能源连接器和能源数字孪生两款行业PaaS产品,为能源行业针对性的打造解决方案。

6月24日,腾讯智慧出行更是升级了“车云一体”的战略规划,发布了专为智能汽车行业定制的一站式云解决方案“腾讯智能汽车云”,智慧出行和汽车云也是今年腾讯云重点押注的行业。腾讯虽然不造车,但却通过车云一体化切入智能汽车领域,在汽车从单车智能向云端智能转型的重要节点,抓住下一个智能终端的机会和风口。

多个产品的连续发布,不难看出腾讯在行业布局上的思路,在当下最火的两大行业能源和汽车,通过腾讯云能力提供底层的基础设施,成为下一个“水电煤”。

战略调整在财报中有直观的反馈。在今年一季度,腾讯进一步调整收入结构,从过去单纯追求收入增长向实现健康增长所转变,主动减少了亏损合同,并把资源集中于视频云及网络安全等领域的PaaS解决方案。

同时,根据自身多年在通信领域的积累,押注新的增长蓝海。根据Gartner最新报告显示,在全球企业级软件中,CPaaS(通讯平台即服务)市场增速最快,到2025年将保持30%左右的复合年增长率。2021年,腾讯在中国CPaaS收入排名第一。

腾讯云的CPaaS产品矩阵包括即时通信(IM)、实时音视频互动(TRTC)等。其中,腾讯云IM提供在线客服、直播带货等场景能力,每月服务上万家企业;TRTC则支持了腾讯会议、全民K歌等应用。

“To B业务的本质还是靠产品说话,这也是在倒逼产品团队提升研发能力。”一位腾讯内部人士曾对媒体说道:“这样的转型虽然短期内不会很快看到效果,接下来一段时间的财务数字也不会很好看,但方向是正确的。”

从未来十年来看,云厂商的“马拉松”才刚刚跑过第一站,在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腾讯CSIG正在试图向外巩固市场地位,向内承担起营收和利润增长的重担。

这次的业务线调整,腾讯CSIG正在进入下一站。

       原文标题 : 腾讯云硬刚阿里、华为,云厂商战事升级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