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推上C位,阿里云为何还“扶”不起?

正见TrueView
关注

战略迟疑、组织架构反复调整的结果是,阿里云错失了领跑大模型的机会。体现在业绩上,自然年2023年第二季度至第四季度,阿里云营收的环比增速分别是11.5%、5.5%、3%。

 内容/刘萍

       编辑/咏鹅

校对/莽夫

今年第三季度,恰好是阿里云战略调整基本结束一周年,这份业绩很大程度验证了其战略正确与否。

在阿里巴巴集团中,最重要的业务是电商和云,集团对AI驱动的增长寄予厚望,但财报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云智能集团收入为296.10亿元,同比增长7%,没能展示出集团第二增长曲线该有的表现。同期,谷歌云受AI助推,业务增速高达35%,远超市场预期。

无论是组织调整还是战略转向,集团一直希望阿里云能够重回高增长轨道,抵消其他业务板块的低迷。可惜,阿里云依旧在承受集团“拨乱反正”的余震。

Part.1

难回的高增长

财报解释,阿里云收入增长是因公共云双位数增长,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五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同比增长。利润则是由于产品结构向利润率更高的公共云产品转型,以及运营效率的提升。

近年,阿里云营收增速逐年走低,从2019财年到2022财年,阿里云的营收增速分别是84%、62%、50%、29%,一路往下探。在被称为国内AI大模型元年的2023财年,阿里云营收增速更是骤然降至3%。

阿里云的业绩走向,折射出中国云厂商所面临的巨大变局。在此期间,消费互联网逐步过渡到产业互联网,尤其在2020年至2022年期间,几乎各行各业都主动或被动进行数字化转型、上云。当蛋糕变大,抢食的玩家也就变多,给阿里云带来日渐增长的压力。

阿里云的业务深受集团电商基因的影响,客户群体以电商、零售行业的企业居多,早前支撑阿里云快速成长的客户也主要来自互联网行业。对互联网客户的依赖,对阿里云来说是把双刃剑。

2021年,由于海外监管趋严,阿里云单一大客户字节跳动海外业务与其解约,转向亚马逊AWS,导致阿里云2021财年第三季度业务营收同比增长37%,而上一季度为50%,并拖累了阿里云较长时间的业绩。

随后,阿里云加快挖掘多元化客源,但受经济影响,许多企业和机构为节省成本,暂缓采购云服务。这倒逼云厂商由“创收”向“盈利”转变,收缩战线,整个行业营收陷入疲软的同时,确实也在逐渐盈利。比如2022财年,阿里云首次实现年度盈利,赚得11.46亿元。

使阿里云逐渐恢复元气的,除了多次组织架构调整、烧钱换市场等措施,最有用的增量,仍来自互联网行业。

2023年到现在,AI领域的“百模大战”给阿里云带来许多订单,其在云栖大会上披露,目前中国80%的科技企业和一半的大模型公司都跑在阿里云上。加上投资缘故,“大模型五小龙之一”月之暗面今年从火山引擎转到阿里云,又是买卖合作又是站台打广告,对阿里云的业绩增长贡献良多。

根据财报数据,自FY2024Q2(2023年第二季度)至FY2025Q2(2024年第三季度),阿里云的营收不断增长,分别为2%、3%、3%、6%、7%,经调整利润从14.32亿元涨至26.61亿元,接近翻倍,也体现了阿里云“聚焦公共云,加大投入AI基础设施”战略的成效。

好迹象正在发生,但阿里云恐怕仍“辜负”了集团的厚望。此前,阿里管理层宣称“2024年下半年云业务增速将回归到双位数”。

Part.2

内部改革的迟疑与动荡

去年11月29日,马云罕见发声,表示“AI电商时代刚刚开始,对谁都是机会、也是挑战”,作为对当晚拼多多市值一度超过阿里巴巴的回应。

上述发言侧面表明阿里云地位的重要性,此时阿里云基本结束了多月的动荡,组织结构趋于稳定。

2023年3月,时任董事会主席和CEO张勇忽然提出,将公司按照“1+6+N”的架构拆分为1个集团公司、6个业务子公司和N个创新项目,阿里云将被分拆到其中的“6”,张勇亲自挂帅,兼任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和CEO。

还没等市场回过神来,当年6月张勇就宣布三个月后卸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和CEO,仅担任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和CEO。

没想到在9月,张勇向新任董事长蔡崇信和CEO吴泳铭移交权力的时候,又意外地宣布卸任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由吴泳铭接棒。

剧情持续不断转换。11月17日阿里巴巴FY2024Q2(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公布的同时,吴泳铭宣布对云智能集团暂停拆分,并要“加大投入”。

半年就经历两个出身迥异的执掌人,阿里云管理动荡指向的是模糊摇摆的战略。

张勇对阿里云高度重视,明确把阿里云定位为“一家云计算产品公司”,在股权和公司治理上,他希望阿里云能够完全从阿里集团独立出来,勇敢面向未来进行二次创业,并成长为世界级的科技公司。但财务出身的他,被认为不是领导阿里集团拥抱智能化时代的最佳人选。

而吴泳铭是技术背景出身,想把阿里云这块优质资产留在集团体系内,并确定了“技术驱动的互联网平台业务,AI驱动的科技业务,全球化的商业网络”三大新战略。

战略迟疑、反复调整的结果是,阿里云错失了领跑大模型的机会。2023年4月,阿里上线通义大模型,比百度文心一言晚了一个月。在比拼大模型参数时,百度率先达到万亿级,阿里在后面追赶。

虽然内部地位不断攀升,阿里云却暴露了“有失身份”的技术事故。去年11月内,阿里云就发生2次宕机事故,引发外界对其技术能力的质疑。

一次是在11月12日,故障的持续时长约3个半小时。一次是11月27日,北京、上海、杭州、深圳、青岛、香港,以及美东、美西等地区的数据库管理产品都受到影响,这距离阿里云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仅过去4天。

2023年11月23日,阿里云成立了三支新的事业部,并设立技术委员会。三个事业部分别为公共云业务事业部、混合云业务事业部以及海外业务事业部。

其中,最为重要的公共云业务事业部由阿里集团副总裁、阿里云智能新金融&互联网事业部总经理刘伟光负责,混合云业务事业部由李津负责,海外业务事业部由袁千负责,三人均向吴泳铭汇报。

技术委员会以基础设施事业部命名,被定位为“打造面向未来的软硬一体底层基础设施”,由CTO周靖人领导。外界认为,该技术委员会的设立与阿里云在双11后遭遇的大面积故障事件极其相关,只是没料到居然会这么快就迎来第二次宕机事故。

阿里云内部不稳定,也给下面做事的人造成混乱。体现在业绩上,自然年2023年第二季度至第四季度,阿里云营收的环比增速分别是11.5%、5.5%、3%。

Part.3

想要大力出奇迹?

相比内部改革的多次变动,阿里云的对外策略基本围绕降价展开。

降价是云市场竞争最常见的一种手段,国外的AWS、微软云、谷歌云都进行过数次降价,获益匪浅,“抄作业”的阿里云同样如此。只不过,随着云厂商竞争日益白热化,阿里云降价所能掀起的波澜越来越小。

成立15年来,阿里云降价次数已经难以计算,助其站稳国内云市场份额第一。仅是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阿里云便连续17次降价,核心云产品降价幅度一度超过50%。

近两年,阿里云发动和参与的价格战越来越汹涌。2023年4月,阿里云一个月内两次宣布降价,涉及核心产品,计算、存储、网络、数据库和安全产品最高降幅达50%,比如数据库RDS倚天版降价最高40%,存储OSS深度冷归档降价50%等。

进入2024年,阿里云开始了更广泛的价格战。2月宣布多款核心产品降价,涉及100多款产品。4月8日面向海外市场降价,覆盖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等全球13个地域节点,产品最高降幅59%。5月又跟进大模型降价,但被指“诚意不足”,只给部分非核心产品打折,降价是为云产品导流。

实际也确实暗藏猫腻,阿里降价幅度达97.5%的Qwen-Long并非其最强大的模型,性能更好的通义千问Max降价幅度为67%,Qwen1.5-32B、Qwen1.5-110B设定是7天限时免费。

但价格战不是阿里云对外战略的全部,更为关键的是,吴泳铭调整了业务方向,强调“AI 驱动,公共云优先” ,减少项目制销售订单,也就是专有云订单,加大投入公共云核心产品,加大人工智能相关软件和硬件的技术投资。

换句话说,阿里云重新寻求通过超前投入,实现扩张,用短暂的收入损失去换取潜在的增长前景。

财报反映了阿里云的投入力度,账上自由现金流几乎是断崖式减少。2024年Q1,阿里云自由现金流为153.61亿元,同比减少52%,Q2同比下降56%到173.72亿元,最新Q3财报显示,其自由现金流为137.35亿元,同比减少70%。

高投入导致的缺口,势必得靠更多收入来填补。可折腾了一番,阿里云没能阻止自己的蛋糕被对手蚕食,毕竟其他云厂商也有财力应战,使得阿里云难以形成绝对优势。阿里云管理层曾坦言,云产品多次降价是因之前的降价没达到预期目标。

据IDC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3下半年)跟踪》报告显示,在公有云IaaS市场上,2022年下半年至2023年下半年,阿里云的份额由32.6%掉到了27.1%,而华为云、天翼云、移动云则持续往上涨。

阿里云的“一年考”成绩难言优秀,好的消息是,清晰、务实、稳定的战略,证明阿里云已经找对了节奏。

       原文标题 : 被推上C位,阿里云为何还“扶”不起?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